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网评集萃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2022-08-29 10:49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但当前,对于风险在哪里、可能存在哪些风险、何时可能发生风险等问题,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依然搞不清、辨不明,工作看似做了,效果并不理想,事故灾害总能在不经意间找到那个没能提前想到、管到的缺口、空当,让人猝不及防,也往往代价惨痛。

比如,今年以来,全国已发生多起突发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既有短时降雨强度大、地形地势特殊、乡村抵御灾害能力弱等客观因素,也有长期侵占行洪河道、群众防范避险意识淡薄、紧急疏散转移不及时等主观问题,暴露出个别地方风险摸排不细不实、风险防范流于形式。

再如,严重冲击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燃气泄漏爆炸事故仍然多发频发,有外力破坏、违规施工的因素,也有维护不当、违规操作的问题,更有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安全措施不落实等疏漏,且都是反复提示的老问题,但一些地方依然缺乏重视和警觉,反复“踏入同一条河流”。

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保供应,安全风险防范容易被忽视、被搁置。加之南旱北涝态势持续,南方多地忙于应对高温引发的干旱、山火、水电短缺等连锁反应,北方一些地区防洪、防内涝经验还很欠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给安全风险防范带来挑战和压力。

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反复提醒,要求警钟长鸣。面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大任务,各地各部门须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快马加鞭强能力,同频共振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关键是要善于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讲的便是防微杜渐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科学预判潜在风险,历练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特别是对本地区、本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常见风险、特定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才能防患未然、化险为夷。

看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重在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突出问题。不久前发生在四川彭州的突发山洪灾害,正是因为一些人对风险的漠然无知、不以为意,让生命的逝去格外令人痛心。面对当前风险交织叠加、不确定性增强的态势,更需要凡事从最坏处做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策、手中有招。而消除“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除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风险优先,切实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第一道防线外,还须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公众学会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下大力气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保持定力、增强韧劲。在防范化解风险的整个链条、全部流程中,需要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严谨细致,任何一环的松动、松劲,抑或虎头蛇尾、标准不一,都可能导致防范失效、全盘皆输。因此,必须始终保持清醒与警惕,把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和攻坚战。(执笔:闫静)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