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安监管煤〔2011〕18号
关于上半年暨“五一节”期间
煤矿安全大检查情况的通报
各产煤地级市安监局,各煤矿企业:
为了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 “五一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及自治区安监局执法计划安排,从4月26日起,自治区安监局组织开展了上半年暨“五一节”期间全区煤矿安全大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今年1-6月煤矿安全生产情况
今年1-6月份,全区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8起,死亡9人,同比分别下降37.5%和44.6%。死亡人数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内。全区煤矿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煤矿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二、安全大检查主要内容
本次大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情况;2、“一通三防”工作情况;3、是否存在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4、矿井防治水工作情况;5、顶板管理情况;6、职工培训情况;7、领导下井带班情况;8、机械化、信息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化”建设,特别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9、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10、隐患整改落实情况;11、技改、整合、基建矿井施工情况,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的行为。
三、安全大检查情况
(一)各市开展检查情况
1、南宁市:根据安全大检查通知精神,南宁市安监局及时部署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求煤矿企业进行全面自查,排查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县安监局进行督查。上林县、隆安县及马山县分别会同县国土、环保、工商、经信等部门对辖区煤矿进行了督查,隆安县还对白马矿区非法采矿行为进行了查处。
2、百色市:此前,右江、百色矿务局开展了多次的专项检查和全局安全生产大检查。自治区安监局统一部署煤矿安全大检查工作后,百色市安监局及时开展工作,要求企业全面自查,并在煤矿企业开展自查的基础上,联合各产煤县(区)安监局,从右江、百色矿务局抽调采矿、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全市17对生产、技改矿井进行了检查。检查共历时5天,检查出安全隐患或问题131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7份。
3、钦州市: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钦州市安监局于5月中旬,联合国土资源局、工信委、国资委、公安局、总工会等安委会成员单位组成检查组对钦州矿务局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
4、河池市: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同时细化检查内容,由企业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市、县(市、区)安监局进行重点抽查。在本次大检查中,市安监局抽查了七个煤矿企业共11个矿井,发现共87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事故隐患,共下达现场记录11份,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
5、来宾市:该市采取由合山煤业公司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合山市、兴宾区安监局对辖区的煤矿进行全面检查,市安监局重点抽查的方式进行,其中市安监局于5月中旬两次组织对合山煤业公司所属煤矿进行了抽查。在检查工作中,针对合山煤业公司上半年已发生两起顶板事故等具体情况,把顶板管理和水害防治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
6、崇左市:根据自治区安全大检查通知精神及本市具体情况,崇左市安监局于5月中旬组织开展了第二季度暨“五一”期间煤矿安全大检查活动,部署煤矿企业进行自查自纠,要求扶绥、宁明两县安监局组织督查检查,并配合自治区安监局督查组开展督查工作。
(二)自治区督查情况
在煤矿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5月18日~6月22日,自治区安监局聘请广西煤炭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联合相关市、县安监局组成督查组对河池、崇左、来宾等市所属的煤矿企业进行了督查,抽查了罗城县合城煤业公司五矿、罗城县伟隆煤业公司金龙煤矿、宜州市安庆煤业公司冲谷煤矿二号井、宜州市安庆煤业公司冲谷煤矿六号井、广西成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宜州市六桥煤矿六桥一号井、扶绥县新东矿业公司新东五号井、扶绥县东罗工矿公司广龙矿、合山煤业公司七矿等8对矿井,对检查发现的113处安全事故隐患或问题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
(三)安全检查具体情况
1、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情况。各煤矿企业能通过多种形式,如专题讨论、广播、板报、标语、知识竞赛、抽奖问答等对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和宣贯。右江矿务局还制定了《右江矿务局落实国发[2010]23号文实施细则》、百色矿务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通知》。通过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深入隐患排查治理,真正把贯彻国发[2010]23号文精神落到实处。
2、“一通三防”工作情况。在通风系统方面,没有发现超通风能力生产和无风作业、微风作业等现象。在瓦斯管理方面,各矿井能坚持瓦斯巡检、“一炮三检”等瓦斯检查制度,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管理,做好安全监控日常维护管理,发挥监控系统在防范瓦斯事故中的作用。在防尘管理方面,大部分矿井能够按规定设置防尘设施,落实防尘管理制度,采取了除尘、降尘措施,如百色矿务局还成立矿井防尘降温科技攻关小组,在东怀煤矿建设安装矿井防尘降温系统。在防灭火方面,各矿井基本上按有关规定配备了防灭火器材,煤层容易自燃的矿井采取了黄泥灌浆灭火等措施。
3、是否存在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情况。本次大检查,未发现有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情况。
4、矿井防治水工作情况。各煤矿企业基本能够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防治水机构,制定和补充完善各矿井防治水管理的方案、制度、图纸及台帐等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配备探放水设备,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治水方针,积极做好雨季“三防”的有关工作。
5、顶板管理情况。
从检查及抽查情况看,各煤矿企业基本能按照设计进行支护,制定有顶板管理制度,采取措施加强对顶板的监控。如百色矿务局要求各班组的跟班队干、班长、安全网员开展生产现场“三位一体”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整治顶板安全隐患。右江矿务局深刻汲取州景矿“3·20”和小龙矿“5·12”事故教训,制定了采面单体液压支柱测压制度和液压支柱使用管理制度,对长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安全措施,对作业规程中支护方面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安全措施进行修改和细化。
6、职工培训情况。各煤矿企业基本上都有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职工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办理劳动用工合同。除按正常要求培训之外,部分煤矿企业还根据企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右江矿务局根据矿务局历史上发生的典型案例,编写《事故案例分析小册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另外购置《班组长安全管理指南》、《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精选》、《煤矿安全事故预防与安全避险宣教挂图》等多种文本和音像教材进行宣传教育。
7、领导下井带班情况。从督查情况看,各煤矿企业基本上建立健全并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时,领导姓名在井口明显位置公示。煤矿领导每月带班下井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在煤矿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8、机械化、信息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化”建设,特别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目前,我区煤矿在机械化建设方面:建成综采综掘机械化的矿井有百色矿务局东怀矿、那怀矿、东笋二矿和右江矿务局塘内矿、保群矿等5处矿井;建成高档普采的矿井有右江矿务局的长岭矿、州景矿、小龙矿、那读矿、跃进矿、那音一矿、坡洪矿等7处矿井;钦州矿务局黄华垌斜井、合山煤业公司三矿、168南斜井以及环江县的朝阳矿、下金矿、洞角矿等10处矿井已经使用或正在安装使用采煤机组。大部分垂深超过50米的行人井筒都安装了人车(猴车)提升设备。大部分生产矿井实现了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区生产矿井基本上建立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部分矿井如百色矿务局东怀矿、那怀矿、东笋二矿,右江矿务局塘内矿、保群矿、州景矿、小龙矿,钦州矿务局稔子坪煤矿等8处矿井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百色矿务局东怀矿、那怀矿、东笋二矿,右江矿务局塘内矿、保群矿,合山煤业公司六矿中许斜井,钦州矿务局黄华洞斜井,下金煤业公司下金矿,洞角煤业公司洞角矿等9处矿井安装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百色矿务局与煤科总院及有关厂家合作,完成了矿井8大信息系统的改造,全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安全全新矿山:(1)煤矿安全监测系统;(2)工业电视及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3)网络视频会议系统;(4)1000M井下工业以太环网;(5)矿井压力监测系统;(6)井下小灵通及人员定位系统;(7)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8)矿井人员监测虹膜考勤系统。此外,百色矿务局还建设了企业门户网站、短信群发平台,在矿工排班房和公共场所还架设了煤矿安全技术VOD视频点播培训系统,创立班队数字化派班房,建设了协同OA办公系统,手机移动办公系统。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全面对矿井的各种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实现智能分析、预警处置以及联网监管,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控防能力。右江矿务局所有生产矿井全部安装了自主研发的以瓦斯监控系统、井下无人值守自动排水系统、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矿井水灾预警系统、井下无盲区无线通讯系统为主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对所有矿井生产与环境参数的实时、远程、可视化监测监控。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目前全区标准化达标的矿井有14处,达到一级的矿井有百色矿务局东怀矿、那怀矿,右江矿务局长岭矿、小龙矿、塘内矿、那音一矿、那读矿和钦州矿务局黄华垌斜井等8处矿井,达到二级的矿井有百色矿务局东笋二矿、右江矿务局跃进矿、林场矿、州景矿、保群矿、田东县坡洪煤业公司坡洪矿等6处矿井。
9、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全区122处矿井,在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四大系统建设方面,已安装建设完成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四大系统的矿井有63处,在建的38处,未建的21处。已安装建设完成的通信联络系统的矿井只有2处矿井完成安装有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尚未有矿井安装使用。在井下人员系统建设方面,已安装建设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矿井9处,在建的19处,未建的94处(其中有52处矿井已与生产厂家签订购置合同,21处正在与有关厂家进行洽谈之中)。在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面,有109处矿井按规定配备了自救器,有2处矿井开展了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施工建设,有15处矿井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设计工作。
10、隐患整改落实情况。从检查情况看,企业基本能够按照计划进行隐患排查,并按照落实措施、落实责任人、落实资金、落实期限等有关要求,对存在和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完善。
11、技改、整合、基建矿井施工情况,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的行为。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技改、整合、基建矿井都能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但也存在个别矿井技改施工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未能及时办理相关修改设计手续现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检查的情况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一通三防”方面。检查发现,个别密闭、盲巷管理不到位,风门、风筒、局扇漏风;个别矿井井下电气设备失爆;个别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仪器、设备未按规定设置,回风流中的电气设备前未设置相关传感器;个别井下放炮员、班组长未佩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仪;个别高瓦斯矿井的双局扇电源未能自动切换;个别矿井防尘设施不完善,没有严格按规定采取除尘、降尘措施;个别矿井的消防器材配备不足;个别工人穿化纤衣服下井等。
(二)水害防治方面。一些矿井未编制本年度水文地质报告;个别技改矿井在布置下山前未按要求完善主排水泵房;个别矿井雨季“三防”工作不及时,如未及时做矿井全排水试验等。
(三)顶板管理方面。检查发现,个别矿井的采掘工作面支架架设不规范,局部伞岩未及时处理,个别矿井顶板现场管理不到位等。
(四)职工培训方面。个别矿井由于人员变动大,培训计划跟不上变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个别特种作业人员未能及时送培。
(五)“三化”建设方面。目前,各地各煤矿企业,在“三化”建设的认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步伐上存在不协调,有的地市还显得不够快。
(六)“六大系统”建设方面。部分煤矿企业投资人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持观望态度,一些矿井尚未按规定编制“六大系统”设计方案,也没有明确制定“六大系统”建设计划。已基本建设完成的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与规范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如管路设、管径大小不符合要求等。
(七)技术管理方面。个别矿井技改施工与设计有较大出入,但未能及时办理相关修改设计手续。个别采掘工程平面图等未及时填绘。
五、工作建议和意见
(一)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
(二)各煤矿企业要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基础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一通三防”管理、顶板管理和水害防治等工作,减少事故隐患。
(三)各煤矿企业要加快推广煤矿机械化、信息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化”建设工作,提高矿井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创建本质安全矿井。
(四)各煤矿企业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六大系统”的建设步伐,今年年底前要完善安全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2013年完成紧急避险系统。
(五)各级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煤矿的监管。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共印35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