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周映)广西汛期将于9月底结束。据悉,今年4月入汛以来,我区先后遭受了7次强降雨天气、2次台风影响过程,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地质灾害。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在6月20日以来的4次强降雨、2次台风影响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直接因洪涝灾害“零伤亡”,汛期防汛抢险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
面对入汛以来的严重灾情,全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及其成员单位、各类救援力量,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做到“六个一线”:一是预报预警信息到一线。加强对雨情和台风、水情、风暴潮等的监测,精准预报预警当地天气状况;强化巡查监测,将预报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村屯、到户、到人。二是隐患排查整治到一线。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成员单位深入一线,切实摸清隐患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加强本行业本领域风险隐患管控,有力有效做好防灾避灾工作。三是高位研判调度到一线。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对防汛工作作出批示,分管领导坐镇指挥调度,确保防汛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对于重大气象、重要水情预报预警信息,市县主要领导组织研判、指挥调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到一线。四是工作指导督促到一线。及时向预报重点区域、易灾区域派出防汛工作指导组,做到每个受灾村屯都安排有乡村干部驻点值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自治区先后派出14个指导组深入相关市县督导指导,仅受灾最严重的桂林、柳州、河池、百色4市就派出干部近20万人次进村入户。五是救援力量资源到一线。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统筹各类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加强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快速响应、有效救援;提前向预报重点区域、易灾区域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备好各类救灾物资、机械设备。六是防灾宣传培训到一线。开展“防汛宣传季”活动,对群众广泛开展洪涝等灾害及防灾避险知识的普及教育,切实提高公众的防汛意识和群防自救互救能力;对水库堤防管理员和巡查员、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信息预报员等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