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2018年11月,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厅纪检监察组”)成立以来,发挥派驻机构“最前沿”“最知情”“最经常”的特点,立足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的交汇点,以“抓系统、系统抓”来“破题”,将监督的再监督从机关大院贯通到全区应急管理系统的“神经末梢”,助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引领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突出政治监督——牵住“牛鼻子”,走在前作表率
始终将政治监督贯穿“抓系统、系统抓”全过程。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纪检监察组助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抓机关带基层,以上率下,出台《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关于抓系统系统抓强化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意见》,从压实主体责任、与业务同部署同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上下贯通、涵养应急管理系统政治生态、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全过程五方面制定了18项“抓系统、系统抓”的“干货”,构建全区应急管理系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有效落实的工作机制。
两年来,驻厅纪检监察组把落实党中央对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改革之初,注重提醒班子成员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一岗双责”。在人员调整中,约谈20多个部门负责人,提出“三个坚决”的政治规矩:坚决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的改革要求;坚决做全系统担当、作为的表率;坚决执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在新机构运行后,适时与21位转隶干部“一对一”谈心谈话,及时将7类56个问题反馈并提醒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高度重视、立行立改,推进职能、队伍、感情融合,为形成应急“大家庭”打下坚实的纪律基础,使改革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升级。
紧盯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部署开展监督。助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把安全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力量压上一线,组织75人次分赴全区各地对31家涉及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指导服务,提出30余条指导建议。为落实中央纪委和自治区纪委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部署要求,制定“123456”措施: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实行两项工作报备、采取“三入式”监督、构建四方联系机制、强化五种问责方式、实施六项工作措施等,倒逼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在系统中层层落实。今年以来,对有关设计部门因矿山扩建设计不符合规范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进行立案调查,问责3人。
责任这个“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驻厅纪检监察组助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将管党治党工作与应急管理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把落实主体责任压力从厅机关传导到应急管理系统各方面,推动责任落地生根。一方面,助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明确厅党委书记、班子成员主体责任分工,不断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出台了《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履职的工作意见》,党委书记、班子成员以实际行动在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做主动履行主体责任、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成立以来,党委(党组)已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累计17个议题。另一方面,重点解决该厅直属基层党组织的纪检监察工作不知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专题培训纪委委员、支部纪检委员,以明确纪检委员工作十项职责建立责任落实机制,破解监督执纪的“最后一道坎”,打通基层党组织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抓早抓小抓“日常”需抓基础。抓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成立这个“从头开始”的契机,针对“森林”中的每棵“树木”,全面核准底数,建立了电子化信息化廉政档案,对每棵“树木”精准制图。同时,根据这支队伍的特点,探索建立电子化政治生态评价系统,共设5个子系统和18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有若干个观察点支撑,让日常政治监督以“有形”和“具体”给“森林”写真。
2做实专项监督——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刀亮剑”
漠视群众利益问题往往带有系统性、行业性。监督“探头”直插救灾资金使用。
“去年发洪水冲坏了你家庄稼,你得到补助了吗?”
“没有。”
这是检查组成员和钟山县两安乡孤寡老人罗永连的一段对话。2019年2月,驻厅纪检监察组成立检查组,对精准帮扶工作、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专项监督,发现存在核定不规范、认定“走形式”、发放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督促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出台《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强化防灾减灾和救援救灾资金使用管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系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确保中央、自治区救灾资金真正惠及受灾群众。同时,对全区2624户受灾倒房维修或重建农户跟进监督救灾情况,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专门指定一名副厅长带队对15个县(区)应急管理局“一把手”约谈,通报各地市资金使用情况4次。
监督跟着权力运行走:对焦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理赔。
“这间农房明明已经损坏,没完全倒塌的就不是全损,就不赔,这合理吗,谁敢住进去?”这是检查组在永福县罗锦镇星草村一处房屋倒损现场提出的质疑。早在2011年,自治区政府把全区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十年间这一政策为农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托底保障,而今随着“保本微利”的政策性呈消退趋势,该政策是否走到了急需调整的“十字路口”,新问题在哪里?
驻厅纪检监察组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会上提出了理赔存在的新问题、新建议。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高度重视,逐项吸纳,迅速将全区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转型升级。
两年以来,驻厅纪检监察组4次深入扶贫点,监督解决突出问题22个。
3“走出去”抓监督——让监督探头“360度转起来”
驻厅纪检监察组把“四项监督”统筹衔接、贯通融合,主动向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报告工作,共同分析研判驻在部门的廉政风险点。两年来,针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出监察建议和谈话提醒共22件次。与自治区及各设区市巡视巡察机构保持“常态化”工作联系,主动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应急管理部纪检监察组对接,领会上级机关工作任务和思路,完善自身工作计划,推动监督从“有形全覆盖”向“有效全覆盖”转变。
今年3月,对巡视反馈的问题,驻厅纪检监察组突出“三个不放过”标准督促整改,使纪检监察组成为“不走的巡视组”:对抱有三个月巡完后就“过关”侥幸思想的绝不放过;对整改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的绝不放过;对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历史问题绕过去的绝不放过。
“基层出问题,根子往往在上面。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本市党委巡察应急管理部门反馈的问题”这是驻厅纪检监察组在邀请设区市纪委监委(综合)派驻应急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开展座谈交流会上和走访市县巡察机构的主题。对收集到的基层培训混乱等11个问题,督促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巡察办梳理汇总、归口处理,系统性推动问题整改到底。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收到的每一封信访件都有可能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盯得紧之又紧,这是驻厅纪检监察组的群众观。
今年9月,驻厅纪检监察组在督促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信访办察访300多件业务信访举报台账时,发现有举报信称灵山县某花炮销售公司存在违法经营行为,之前向相关部门多次举报未果。
这一现象引起了驻厅纪检监察组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督促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责任部门到钦州、灵山核查处置,及时查清涉事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依法对该公司作出撤销许可和经济处罚的处理。核查组顺藤摸瓜查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窝点。周边群众无不感慨:“我们提心吊胆的日子可以结束了”。
4扎牢“笼子”关键在“紧”——让制度出效果,真正约束权力运行
新单位要有新形象,就要有规矩,照章办事。
今年8月,驻厅纪检监察组在察访救援装备使用时,发现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原先发放的设备有些不适用,特别是水上救险工具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针对这些问题,驻厅纪检监察组从扎紧制度“笼子”切入,督促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机关广泛听需求,细化采购办法,最大限度压缩腐败滋生空间,高标准采购实用救援装备,确保在“与天斗、与地斗”的生死较量中拿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根据应急部门的特点,驻厅纪检监察组坚持严以用权、用权为民,聚焦行政职权的运行全过程,紧盯“控权”制度建设,重点针对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多部门职能合并后仍存在的老问题,如财政资金“重拨付、轻管理”、行政审批事项“一放了之”、招投标“走过场”、选择性行政执法等普遍性、易发多发性问题,助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强化约束,两年来建立完善58项制度,覆盖决策规则、选人用人及干部管理、执法检查、机关内部管理、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行政审批、招标采购、应急响应及调度、巡察工作等。同时,注重跟踪制度执行效果,把制度贯穿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制度上实现全区应急管理系统长效管党治党。
5强化正向激励——点燃干部激情,营造良好氛围
驻厅纪检监察组注重激发新时代“应急人”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推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在全区应急管理系统深入挖掘、持续宣传一批新时代“应急人”勤廉榜样,不断涵养全系统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总结挖掘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在抗疫和复工复产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培树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成立一周年、两周年以来的先进典型,营造担当实干的良好工作氛围。今年6月,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开展了“打造应急铁军树立勤廉榜样”专题宣传教育活动,4个多月来,层层推选出60名系统勤廉榜样,并将举办全区应急管理系统视频表彰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应急管理系统“周末大讲堂”共举办了68期,向实战、实用、实效的专业化迈进,为铁军铸魂。(刘博王春楠)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