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大
小
配色
无
字
字
字
字
辅助线
开
重置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简体版
|
繁体版
|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集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大厅
网上办事
信息服务
机关党建
网上信访
18931653
应急救援基层行 | 创造37年零火灾记录 他们是拉卜楞寺的守护者
20
中国网
2024-09-03
188632
媒体关注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大厅
网上办事
信息服务
机关党建
网上信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服务
>
媒体关注
应急救援基层行 | 创造37年零火灾记录 他们是拉卜楞寺的守护者
2024-09-03 19:49 来源:中国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拉卜楞寺,始建于1709年,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驻守拉卜楞寺小型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在演示消防装备。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8月31日,记者跟随“应急救援基层行”采访团走进夏河县拉卜楞寺小型消防救援站,深入了解甘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夏河县消防救援大队多年来持续加强拉卜楞寺火灾防控体系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作为土木石木结构居多的建筑群,拉卜楞寺在过去300多年时间里先后遭遇了6次大火,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85年4月7日。1987年,夏河县公安消防正式组建,37年来,历届守护拉卜楞寺的消防指战员们坚守在消防安全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勇担“守护者”角色,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用青春和汗水创造了拉卜楞寺零火灾的记录。
图为夏河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缪相宏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夏河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缪相宏告诉记者,立足拉卜楞寺消防安全现实需要,该大队前置建立10人小型消防救援站,配备消防车1辆、车载高压细水雾装置2台,各类器材装备300余件套,24小时驻点守护消防安全。
缪相宏对记者坦言:“拉卜楞寺面积大、游客多,动态火灾隐患点多面广。”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该大队坚持运用好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寺区内划分为大网格1个、中网格7个、基本单位格23个,配备网格管理人员22人,并在每个重点殿宇落实2名僧人作为责任网格员,全面构筑集排查、整改、宣传、演练为一体的多功能网格管理体系。此外,该大队积极推动拉卜楞寺建立“定点+流动、白天+夜间”巡查检查、24小时佛殿看护,以及“联查联改+大项报请”隐患整改等制度,值班人员每天对消防设施运行、重点部位管控等情况开展检查,确保一旦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处置。
在保留传统宗教习俗的基础上,该大队不断改进物防和技防措施,在藏经阁等重要部位安装全淹没式超细干粉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寺院外部科学设置大范围多光谱遥感火灾预警探测器;在大经堂安装智能用电安全与能耗监控系统。同时,建成集火灾报警、水位监测、安全用电、值班值守为一体的消防智慧监督管理系统,由第三方公司全程托管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该大队还通过集中设置“火焰蓝”消防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社会化宣传和消防爱心服务,积极引导广大游客时刻注意消防安全,全方位延伸宣传触角。
“近年来,随着火灾防控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拉卜楞寺的消防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缪相宏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
区域指引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鼠标
光标
放大
缩小
配色
大字幕
纯文本
灰度
重置
帮助
固定
退出
导航区
(
0
)
ALT+1
视窗区
(
0
)
ALT+2
交互区
(
0
)
ALT+3
服务区
(
0
)
ALT+4
列表区
(
0
)
ALT+5
正文区
(
0
)
ALT+6
区域指引
语音
大字幕
帮助
退出
请按F11切换大界面模式
提示: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
请注意,该操作链接到其他网站
该网站无法启动无障碍工具条!
当前访问页面超出辅助工具操作范围
无障碍辅助工具无法正常工作!